干燥在许多生产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元操作,因为干燥在这里不仅是简单的固液分离过程,更重要的常常是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产品的质量、剂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燥技术和设备的综合运用情况。
从经济角度考虑,干燥器价格昂贵,工程投资较大。
另一方面,干燥又是高耗能过程,热效率在15%一80%这样大的范围内波动,而设备的运转费用与干燥器的设计选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的决策者对此历来都比较重视。
被干燥物料的品种有许多,它们的理化性质又有很大差异。
甚至同一品种不同的生产工艺、同一品种不同的产品要求,导致干燥条件可能都有区别,所以就决定了干燥工程的复杂性。
由此可见,干燥过程较其他的单元操作具有更高的技术性。
我国干燥设备在解放前基本是空白,只有烘房、烘箱和粮食干燥机,干燥技术落后、生产设备原始。
到1957年才出现了真空耙式干燥机,1964年以后干燥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纵观我国干燥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史,在几十年间经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现在常用于生产的干燥设备有十余类三十多个系列,加上组合干燥设备约有五十几种,再加上专用干燥设备就更难于统计,合理地选用这些干燥设备也不是一件易事,选型的前提是了解这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适用物料范围,这样在选型时才避免走弯路。
近些年来,由于干燥技术的发展,给筛选设备带来了更多的复杂因素。
即使是干燥设备的设计、制造或使用者也常常弄不清如何去选择合适的设备。
由于干燥设备的推销者在市场上只是对他们推销的干燥机种类感兴趣,而对其他种类则并不介绍,这样,用户就只得借助于有关的现代干燥技术参考资料决定对设备的最后选择。
毫无疑问,用户很需要由推销者提供的实验室,实验范围及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
因此,就必须熟悉大多数干燥设备,才有可能选出合理的设备。
应该强调的是,在特定的生产运行状态中,很有可能有很多较适用的干燥机,但也必须知道,在特定的工作状态中,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则规定出极精确的最佳干燥设备,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方式。
影响最佳干燥装置选择的因素很多,如选择间歇干燥还是连续干燥、矿物燃料的消耗、电耗、地方环境法或噪音污染限制等。
产品产量对干燥机的选择更是一个主要因素。